豪华品牌周销量再洗牌:宝马雪耻拿回第一,理想差点超越奥迪
说起豪华汽车品牌的江湖格局,头部阵营一直以来都是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和奥迪,这兄弟仨可谓多年吃香喝辣,基本上没遇到过什么样的对手。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德系三强遇到了新势力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奔驰、宝马和奥迪有多紧张?相信你们都看到国内一些头部经销商集团开始放弃奔驰、宝马和奥迪网络,转投一些新势力品牌的报道了吧,透过此就能看出它们如今的市场处境,远没有前些年滋润了。不过,奔驰、宝马和奥迪也不是吃素的,一方面它们选择以价换量,现有的车子降价也要保住既有规模,另一方面则是加快研发的新品上市时间,从而和现在的新势力对抗。这不,从最近的豪华汽车品牌周销量排行榜,也就是下方表格来看,德系三强算是找回了自己的颜面。传统豪华品牌的燃油车业务依然厉害首先是宝马做到了唯一的周销量破两万台,具体为2.04万台,力压排名第二特斯拉的1.76万台,算是实现了一雪前耻,拿下了第一名。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传统豪华车企的定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毕竟毕竟这两年的中国车市,传统豪华品牌被不少网友认为是诺基亚,说它们早晚会被我们的自主品牌给击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实和想象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要说传统豪华品牌为何能做到这样的定力,其实说白了并不怎么值得庆贺,毕竟这是建立在大量售卖燃油车的基础上。来看一组数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5%。由此可见,主流汽车品牌的燃油车业务依然是主要构成部分。并且进一步来看,这些传统豪华车企的油车之所以卖得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幅度的优惠刺激,比如年中宝马i3(参数丨图片)等车型居然搞出了一个五五折购车,直接引爆了市场,后来不少4S店不堪忍受亏损导致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涨价后的宝马遇到了销量下滑的麻烦,后又不得不重启价格战,而后一直持续到现在。由此可见,奔驰、宝马和奥迪虽然体量依然大,但还是得警醒,那就是它们的新能源业务迟迟起不来,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豪华新势力的跃迁之路值得敬佩排在特斯拉后面的是奔驰和奥迪,其周销量分别是1.67万台和1.65万台,只有两百台的差距,可以说非常接近了。要说特斯拉爬到第二名,其实也花费了不少心血,搞出的零利息就是最好的例子,毕竟这钱可都真金白银的补贴给了消费者。另外就是很多网友说特斯拉算不上豪华品牌,因为它的内饰和豪华毫不相关。表面上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但考虑到特斯拉并不以精装修为售卖资本,三电、技术和软件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卖的好,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再来看排名五到八位的理想、问界、蔚来和极氪,说实话这四家新势力给这些传统的合资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理想,当周的销量居然为1.39万台,就比奥迪的少一丢丢,差点就把奥迪给逆袭了。谁能想到当初人人看不起的增程电动技术,还是被理 想玩出了花,如今吸引一大帮车企做豪华增程,由此可见李想是多么出色的产品经理。另外,极氪的爬升速度非常的快,就差100台周销量就追平蔚来了,要知道蔚来搞了十年高端纯电,也就是现在的规模,而人家极氪成立才三年,就做到了蔚来现在的规模,明显极氪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对蔚来的超越。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竞争环境的骤变可能让参与者在一瞬间会乱了手脚。但是回过头来看,能够长久经营下去的企业,肯定是善于抱团的企业。豪华车市的马太效应超出你我想象排名榜单最后的两位选手是凯迪拉克和沃尔沃,它们各自的销量是0.44万辆和0.42万辆。实事求是的讲,这两个品牌能保住现在的销量规模,靠的是大幅度的优惠,力度要比奔驰、宝马和奥迪大,当然这也是现实的无奈,毕竟头部的奔驰、宝马和奥迪都降价了,身处二线的凯迪拉克和沃尔沃自然无法独善其身。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处在第二梯队的众品牌车型正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但这不仅是由车市“大环境”造成,在自身品控、营销策略、经销商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销量下滑的主要诱因,若不及时加以改善,只会在“寒冬中”越来越冷。另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准定位市场能让企业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比如,一些国产汽车品牌,通过主打性价比,成功吸引了众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在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光调整还不够,对于豪华品牌来说,保持战略定力更为关键。如果被销量数字所迷惑,一味追求销量,还是会陷入上述越卖越亏的怪圈。“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则寓言正是“马太效应”的来源,此时用来形容“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中国车市正合适。2025年豪华市场的变局会集中在二线阵营,而“头部”企业将决定着整体的发展。【结语】以上便是当下豪华汽车品牌的竞争格局,呈现快速洗牌的状况,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或许明年此时来看榜单,就又是不一样的格局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临,是2024年底中国汽车市场收官时众多从业者的心声。品牌闪崩、豪强守不住市场、新车价格倒挂等事件引人侧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搜索
-